fbpx

科學素養——人類適應未來的關鍵能力

世界經濟論壇(WEF, 2023)預測,未來五年內將有超過 40% 的職場技能被重新定義,當 AI 正在快速改變人才需求,提問力、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力,將是人們能否因應複雜多變世界的關鍵,而這些能力正是——科學素養。

然而,根據 2023 年 TIMSS 國際評測數據,儘管台灣學生的科學能力表現名列全球前三,但不喜歡科學的比例從四年級的 46% 提高到八年級的 61%,遠高於國際平均的 24% 和 27%,突顯出一個深層的警訊:學生雖然能考高分,卻難以看見科學與自身生活、職涯、甚至未來社會的連結。

教育,是人才永續的起點,更是永續解方的關鍵

如今的教育,除了知識傳遞,更需要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與探究能力,這不只是教育政策面臨的挑戰,更是企業與國家培育未來人才的關鍵。

面對經濟、政治動盪等複雜議題成為常態的現今,教育不僅是國家競爭力的根基,亦深刻影響企業的永續發展。在推動淨零轉型與實踐 ESG 的同時,如何透過教育深化人才韌性、孕育具跨域整合與科學素養的人才,已成為國家、企業與教育現場需共同正視的議題。

科學人才的永續 由產 × 官 × 學跨域接力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具備問題解決力,成為未來世界永續解方的關鍵人才,必須由教育政策的推動、現場教師的實踐,以及願意攜手挹注資源的企業,三方攜手共築,才能打造科學人才的永續藍圖。

這場論壇,是一場跨領域的接力,誠摯邀請你與我們同行,讓科學素養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每個孩子都該擁有的能力。

論壇亮點

匯集產官學三方觀點
一次掌握科學教育現況與未來趨勢

提供參與科學教育的多元方式
有效迎戰 AI 時代下的人才培育挑戰

分享孵育 STEM 人才的實務歷程
讓投入轉化為具體而永續的影響力

講者陣容

嘉賓

盧東暉

台灣美光 董事長  

KPMG 安侯永續董事總經理黃正忠參加lis科學教育論壇

黃正忠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

主持人

嚴天浩

LIS 情境科學教材創辦人

林以涵

社企流執行長

陳雅慧

親子天下總編輯

與談人

陣容將陸續公布,敬請期待!

吳穎沺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司長

李旺龍

國科會科學教育處 處長

美光社會影響和社群參與資深計劃經理 洪佳欣

洪佳欣

美光基金會 社會影響和社群參與資深計劃經理  

應用材料公司 全球技術培訓中心經理

廖欽立

應用材料公司 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

新北市國教地方輔導團自然科學分團國中組 專任輔導員/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教師

陳學淵

新北市國教地方輔導團自然科學分團國中組 專任輔導員/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教師

李麗菁

臺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臺南市立大橋國民小學教師

議程

活動日期   2025 年 9 月 19 日(五)
活動地點   台北文創大樓 6 樓(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6 樓

活動日期   2025 年 9 月 19 日(五)
活動地點   台北文創大樓 6 樓

14:00 – 14:30

開場致詞

身處 AI 世代,更需要重視科學教育

致詞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致詞嘉賓
台灣美光董事長   盧東暉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    黃正忠    

致詞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致詞嘉賓

  • 台灣美光董事長       盧東暉 
  •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    黃正忠 

14:30 – 15:30

Part 1

以政府與專家視角:開啟下一步科學教育的起點

主持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與談人
教育部 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 吳穎沺
國科會 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處處長 李旺龍

主持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與談人

  • 教育部 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 吳穎沺
  • 國科會 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處處長 李旺龍

從政策視野到教學實務,深入探討 AI 時代下「科學」與「工程」教育的定位與跨界協作的可能。

 

► 講座重點搶先看:

  • 由教育部與國科會代表領航,掌握最新人才培育方向與教育支持策略。
  • 從實務經驗出發,剖析「科學」與「工程」在教育與社會中的角色差異。
  • 探討如何為教育現場注入持續多元的支持,讓科學思維融入孩子的學習日常。

15:30 – 16:20

Part 2

企業為何參與教育?從人才培育看見社會與產業的雙贏路徑

主持人
社企流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以涵

與談人
美光基金會 社會影響和社群參與資深計劃經理 洪佳欣
應用材料公司 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 廖欽立

主持人
  社企流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以涵

與談人

  • 美光基金會 社會影響和社群參與資深計劃經理  洪佳欣
  • 應用材料公司 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  廖欽立

從產業視角探討企業投入教育倡議的策略思維,解析如何透過科學教育創造長期影響力

► 講座重點搶先看:

  • 邀請台灣美光、應用材料公司,分享企業投入教育的思考脈絡與實務經驗
  • 剖析 AI 時代下,企業如何重新理解未來人才的核心能力與關鍵素養
  • 如何讓挹注資源有效回應教學現場需求,實踐社會責任並創造具體影響

16:20 – 17:20

Part 3

從現場經驗出發:教師如何實踐、連結、擴散改變

主持人
親子天下總編輯 陳雅慧

與談人
新北市國教地方輔導團自然科學分團國中組 專任輔導員 / 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 陳學淵 教師
臺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 臺南市立大橋國民小學 李麗菁 教師

主持人
  親子天下總編輯 陳雅慧

與談人

  • 新北市國教地方輔導團自然科學分團國中組 專任輔導員 / 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 陳學淵 教師
  • 臺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 臺南市立大橋國民小學 李麗菁 教師

從教育現場出發,分享如何在有限資源下串連支持,讓每份投入真正轉化為對孩子有感的改變。


► 講座重點搶先看:

  • 邀請縣市教育輔導團代表,分享長期扎根校園、陪伴教師的第一線實務經驗。
  • 解析教師如何透過社群增能與整合各方資源,突破師資不足與教學資源不均等挑戰。
  • 提供資源投入者關鍵現場洞見,讓每份支持得以落地實踐、真正幫助孩子。

17:20 – 17:30

論壇落幕

與會人員

關注 STEM 人才和 ESG 永續行動的企業

  • 如何有效推動 ESG、教育倡議?
  • 如何確保每一份支持真正回應教育現場的需求、發揮具體長遠的影響力?
  • 如何理解教育現場、政策趨勢,掌握培育永續人才的關鍵素養?

關注國中小科學教育的政府夥伴與現場教師

  • 如今的教育政策與產業動向,對第一線教學現場有何影響?
  • 如何善用跨界資源,有效投入於教學現場與孩子身上?
  • 如何讓社會更理解教育現場,成為推動科學教育的共同行動者?

關注 STEM 教育議題的家長與 NPO 夥伴

  • 教學現場如何培育孩子擁有科學素養、孵育未來的永續人才?
  • 面對 AI 與科技浪潮,如何重新理解並提供對孩子有益的 STEM 教育?
  • 如何找到推動科學教育的切入點,打造全民參與的科學文化生態圈?

歡迎關心科學教育的公民共襄盛舉,在論壇收穫深入洞見與參與共創的機會!

專題報導

人才永續的起點——為什麼我們需要「新」科學教育?

by 社企流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科技日新月異,教育的樣貌也早已擺脫局限在教室內的學習方式,科技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從 AI 科技的飛躍式成長、全球氣候變遷 …

AI 時代來臨!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科學素養與人才?

by 社企流

AI 技術正迅速改變科學與職場,傳統科學素養已不足以應對挑戰。我們需培養結合科技理解、數據判讀與倫理思考的「複合素養」,讓人才具備批判力與跨域 …

不只做教材、更造生態系:LIS 如何串連教師與企業,共創科學教育多贏

by 社企流

在數位時代浪潮席捲而來的今日,AI 技術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當我們享受著這股便利的同時,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浮上檯面 …

LIS 陪伴老師穿越數位時代,迎向 AI 挑戰,以教材與研習,一同培育孩子的科學素養

by LIS 情境科學教材

108 課綱上路後,臺灣教育從傳授學科知識,轉向培養核心素養。雖然各界普遍認同素養的重要性,但回到課堂,老師們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素養要怎麼教 …

LIS舉辦「科學教育共構論壇」攜手產官學,迎向AI時代的人才培育挑戰!

by 倡議家

近年來AI科技突飛猛進,對教育、學習造成極大的震撼,教學現場正在承受接連而來的衝擊,迫切需要產官學研各界以及更多關心科學教育者,共同探討台灣的教育系統與社會資源 …

十三年的探索與轉型,LIS串聯科學教育的永續生態系

by LIS 情境科學教材

關心科學教育的朋友們,可能已經注意到,我們最近觸及的領域更廣了。除持續製作科學教材、舉辦教師研習、增加營隊場次,今年9月更首次舉辦「科學教育共構」論壇,期待凝聚更多跨領域的聲音 …

協力夥伴

主辦單位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公益贊助

台灣應用材料

美光科技

倡議夥伴

社企流

倡議家

翻轉教育

KPMG 安侯永續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社團法人台灣線上教育發展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