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WEF, 2023)預測,未來五年內將有超過 40% 的職場技能被重新定義,當 AI 正在快速改變人才需求,提問力、批判思考與問題解決力,將是人們能否因應複雜多變世界的關鍵,而這些能力正是——科學素養。
然而,根據 2023 年 TIMSS 國際評測數據,儘管台灣學生的科學能力表現名列全球前三,但不喜歡科學的比例從四年級的 46% 提高到八年級的 61%,遠高於國際平均的 24% 和 27%,突顯出一個深層的警訊:學生雖然能考高分,卻難以看見科學與自身生活、職涯、甚至未來社會的連結。
如今的教育,除了知識傳遞,更需要培養孩子邏輯思維與探究能力,這不只是教育政策面臨的挑戰,更是企業與國家培育未來人才的關鍵。
面對經濟、政治動盪等複雜議題成為常態的現今,教育不僅是國家競爭力的根基,亦深刻影響企業的永續發展。在推動淨零轉型與實踐 ESG 的同時,如何透過教育深化人才韌性、孕育具跨域整合與科學素養的人才,已成為國家、企業與教育現場需共同正視的議題。
如果我們期待孩子具備問題解決力,成為未來世界永續解方的關鍵人才,必須由教育政策的推動、現場教師的實踐,以及願意攜手挹注資源的企業,三方攜手共築,才能打造科學人才的永續藍圖。
這場論壇,是一場跨領域的接力,誠摯邀請你與我們同行,讓科學素養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而是每個孩子都該擁有的能力。
匯集產官學三方觀點
一次掌握科學教育現況與未來趨勢
提供參與科學教育的多元方式
有效迎戰 AI 時代下的人才培育挑戰
分享孵育 STEM 人才的實務歷程
讓投入轉化為具體而永續的影響力
台灣美光 董事長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
LIS 情境科學教材創辦人
社企流執行長
親子天下總編輯
陣容將陸續公布,敬請期待!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 司長
國科會科學教育處 處長
美光基金會 社會影響和社群參與資深計劃經理
應用材料公司 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
新北市國教地方輔導團自然科學分團國中組 專任輔導員/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教師
臺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臺南市立大橋國民小學教師
活動日期 2025 年 9 月 19 日(五)
活動地點 台北文創大樓 6 樓(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 88 號 6 樓)
活動日期 2025 年 9 月 19 日(五)
活動地點 台北文創大樓 6 樓
14:00 – 14:30
致詞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致詞嘉賓
台灣美光董事長 盧東暉
KPMG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董事總經理 黃正忠
致詞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致詞嘉賓
14:30 – 15:30
主持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與談人
教育部 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 吳穎沺
國科會 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處處長 李旺龍
主持人
LIS 情境科學教材 創辦人 嚴天浩
與談人
從政策視野到教學實務,深入探討 AI 時代下「科學」與「工程」教育的定位與跨界協作的可能。
► 講座重點搶先看:
15:30 – 16:20
主持人
社企流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以涵
與談人
美光基金會 社會影響和社群參與資深計劃經理 洪佳欣
應用材料公司 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 廖欽立
主持人
社企流 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 林以涵
與談人
從產業視角探討企業投入教育倡議的策略思維,解析如何透過科學教育創造長期影響力
► 講座重點搶先看:
16:20 – 17:20
主持人
親子天下總編輯 陳雅慧
與談人
新北市國教地方輔導團自然科學分團國中組 專任輔導員 / 新北市立三多國民中學 陳學淵 教師
臺南市國民教育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 臺南市立大橋國民小學 李麗菁 教師
主持人
親子天下總編輯 陳雅慧
與談人
從教育現場出發,分享如何在有限資源下串連支持,讓每份投入真正轉化為對孩子有感的改變。
► 講座重點搶先看:
17:20 – 17:30
by 社企流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科技日新月異,教育的樣貌也早已擺脫局限在教室內的學習方式,科技帶來顛覆性的改變,從 AI 科技的飛躍式成長、全球氣候變遷 …
by 社企流
AI 技術正迅速改變科學與職場,傳統科學素養已不足以應對挑戰。我們需培養結合科技理解、數據判讀與倫理思考的「複合素養」,讓人才具備批判力與跨域 …
by 社企流
在數位時代浪潮席捲而來的今日,AI 技術的發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模式。當我們享受著這股便利的同時,一個根本性的問題浮上檯面 …
by LIS 情境科學教材
108 課綱上路後,臺灣教育從傳授學科知識,轉向培養核心素養。雖然各界普遍認同素養的重要性,但回到課堂,老師們面臨的首要挑戰是「素養要怎麼教 …
by 倡議家
近年來AI科技突飛猛進,對教育、學習造成極大的震撼,教學現場正在承受接連而來的衝擊,迫切需要產官學研各界以及更多關心科學教育者,共同探討台灣的教育系統與社會資源 …
by LIS 情境科學教材
關心科學教育的朋友們,可能已經注意到,我們最近觸及的領域更廣了。除持續製作科學教材、舉辦教師研習、增加營隊場次,今年9月更首次舉辦「科學教育共構」論壇,期待凝聚更多跨領域的聲音 …
by 翻轉教育
面對 AI 時代快速變遷,LIS 舉辦 2025 科學教育共構論壇,集結產官學界共議如何打造學生的科學素養與思辨能力,並強調科學教育應從校園延伸至家庭與社會,形成協作網絡,共構孩子學習科學…
即將公開,敬請期待!
即將公開,敬請期待!
親子天下媒體中心總編輯,曾任台大新聞所兼任助理教授(2018-2022)、天下雜誌副主編。對人深感興趣、喜歡聽故事說故事,期待透過教育和教養讓下一代擁有追求幸福能力的記者。 現居台灣台北市。台大科際整合法律研究所碩士、比利時魯汶大學歐研碩士。Podcast《總編輯會客室》、《親師關鍵字》主持人;《AI 如何重塑教育》、《翻轉教育》作者;《7 堂課完全理解 108 課綱》主講。專長:國際教育趨勢、實驗教育、108 課綱、12 年國教、大型調查、教育創新、親子天下教育創新國際年會策展人。喜歡到現場。
即將公開,敬請期待!
即將公開,敬請期待!
即將公開,敬請期待!
即將公開,敬請期待!
吳穎沺博士為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專任教授,現借調至教育部擔任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推動全國數位學習相關政策與計畫。研究專長涵蓋科學教育、學習科學與學習科技,曾任小學科學教師,並長期與中小學科學教師社群合作,致力於推動素養導向的科學探究教學。近年來,特別關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AI)於科學教學中的應用,以及科學教師 AI-TPACK 的發展與培育。
李旺龍處長/教授具備工程背景,工程則是得力於扎實的基礎科學;磨潤研究之餘,長年耕耘於科學傳播與科學普及推廣。曾任高應大機械系教授、系主任;成功大學奈微所教授、代理所長;科普活動推廣計畫召集人任內推動多項活動,如「臺灣科普環島列車」、Science Agora、Science Corner 等,致力將前沿科技轉譯為一般民眾可理解的學習素材。現任國科會科教國合處處長/成功大學材料系教授,持續聚焦科學傳播資源整合與推廣,並透過媒合學研機構、非營利組織、產業與教育現場,支持全民科學素養提升。
LIS 情境科學教材創辦人暨執行長,深耕科學教育與數位學習教材開發。為追求臺灣科學教育平等而創立了 LIS,發現學習弱勢的孩子最根本的問題不是缺乏學習資源,而是沒有學習動機。因此致力於做出能引起孩子學習動機的教材,並期待透過這些教材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讓每個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擁有實踐夢想的勇氣與能力。
曾任行政院青年諮詢委員、科技部大學科普計畫複審委員,並曾獲選為國際素養協會(ILA)教育領袖人物與 Generation T 台灣代表。
林以涵執行長長期投入社會創新與永續發展,為臺灣社會創新領域中備受肯定的女性創業者與意見領袖。致力於串連企業、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推動社會議題倡議與跨界合作,展現女性領導的溫柔韌性與策略影響力。擅長透過策略共構、議題倡議、公共溝通,促進多方對話,協助企業擴大社會參與並落實永續行動。曾主持多場影響力論壇與策略對談,擁有協助企業提煉觀點、聚焦社會價值主張的實務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