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材包的設計真是很棒的 idea,能將艱深的半導體知識設計成中、高年級小朋友也能聽懂的課程內容和動手實作的教具,尤其當我在現場看見小朋友熱烈的反應時,也覺得很有趣!」應用材料公司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廖欽立,談起與 LIS 合作「應材苗懂計畫」過程時笑著分享道。

▲ 應用材料公司全球技術培訓中心資深經理廖欽立,搭配與 LIS 共同設計的半導體製程科普教材,在工作坊帶領孩子們學習與實作。
「應材苗懂計畫」——實踐 ESG 更培育 STEM 人才
台灣以科技之島享譽國際,而人才正是產業推進的重要引擎。全球領導半導體及顯示器設備製造商—應用材料公司(以下簡稱應材)與 LIS 情境科學教材(以下簡稱LIS)攜手,自 2023 年起推動科普教育公益專案——應材苗懂計畫,結合應材專家們在材料工程的深厚專業知識,與 LIS 教材研究開發的強項,打造深入淺出的科普教材。
第一套半導體製程科普教材誕生!
「設計教材的過程真的迭代了不下數十次!」身為 LIS 創辦人,同時也是【應材苗懂計畫】的教材設計師嚴天浩說,他並且回憶,當時應材派出內訓專業講師,為 LIS 夥伴講解半導體製程與設備後,團隊從中挑選適合轉譯的內容設計成課程,並與工程師多次封閉測試與討論,測試了數十種材料後,才找出最合適的教具,最終將複雜精密、包含數百道工序的晶片製程,提煉出四大關鍵步驟——「薄膜、微影、蝕刻、摻雜」,並透過擬人化的精靈角色呈現動畫,轉化成孩子容易操作的實驗材料包與教學內容,雙方成功打造第一套「IC積木與半導體四大關鍵製程」教材。

▲ LIS 運用擬人化精靈角色與動畫呈現「半導體關鍵四大製程」,引起孩子們的興趣,讓艱深知識更平易近人。

▲ LIS 與應用材料公司共同設計「半導體積木教具包」,讓孩子運用積木、海綿與簡易電路,模擬半導體四大關鍵製程,親手做出屬於自己的放大版立體電路。
而如何打造出兼顧趣味性,又讓孩子好理解的教材內容?「我們相信,科學的本質是源自人類基於好奇心對世界發出的提問,所以設計教材時,會先透過激發孩子產生『哇!這怎麼做到的』感受,引起孩子產生學習的動機。」談起 LIS 教材的特色,嚴天浩表示 LIS 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將科普內容轉化成孩子聽得懂也覺得有趣的教材,如此才能真正體現科普教材的價值,更能讓孩子從中學習與現實生活連結的知識,培養帶得走的思考力。(更多應材苗懂計畫走入校園的精彩記錄:「半導體」動手做?LIS X 應材苗懂計畫 讓孩子體會生活中的科學)
目前,應材與 LIS 持續合作開發腳步,預計將更多半導體的運作邏輯、電晶體原理與 IC 製程等知識全面轉譯,打造成一套完整的半導體科普系列教材。
連結企業志工、合作夥伴擴大影響力
除了合作開發科普教材,應材與 LIS 亦攜手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TFT為台灣而教等合作夥伴,共同推動全國性的「半導體科普教育聯盟」,由 LIS 講師培訓應材員工、科教館志工、TFT老師等,結合應材的資源支持,透過跨場域的串聯打造創新科普教育模組,預計至 2025 年底將達到深度接觸超過 1500名孩子、家長及教育者的影響力,打造科普教育的永續生態圈,以期讓科學教育從小扎根。

▲ 應材與 LIS 亦攜手與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TFT為台灣而教等合作夥伴,透過跨場域的串聯打造創新科普教育模組。
「支持科普教育,剛好就是結合我們的本業優勢。透過贊助優質的科教單位與組織、鼓勵員工投入志工活動,攜手合作夥伴培養未來人才,我們為台灣學童和教育者提供更多能啟發邏輯思考與創造力的優質計畫,為未來世代創新蓄積能量!」回顧「應材苗懂計畫」的初衷與願景,應用材料公司集團副總裁暨台灣區總裁余定陸如是說。
應材對於科學教育的重視,也在潛移默化中形塑企業的組織文化,應材製程工程師黃奕嘉表示,「參與這樣的志工活動,可以透過自身所學,讓大家知道自己平常是做什麼的,我覺得是一件很光榮的事!」許多參與應材苗懂計畫的應材志工,都在活動後回饋,能與小朋友分享半導體知識,讓孩子在自己的帶領下樂在其中參與課程,不僅能擁有滿滿的成就感,當看見自己所學的專業與熱愛的知識能被理解,更感到開心。
播撒科普知識的種子、讓「像科學家思考」的幼苗遍地開花
「苗懂」計畫名稱的寓意,除了轉化艱深的科普知識讓人「秒懂」,更期望能讓下一代「幼苗」在透過認識半導體製程、了解工程師解決問題的思考歷程中,激發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
秉持同樣的信念,應材長期支持 LIS 培養下一代STEM 人才,更期許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訓練邏輯思考與解決問題力,帶著對世界的好奇與探究精神,面對未知的挑戰。
想了解更多,歡迎觀看:「應材苗懂計畫」紀錄片
延伸閱讀:
AI 浪潮下的人才培育前哨站:企業為何要當孩子的科學引路人?科學教育共構論壇精華報導(企業場)
在意成績是希望孩子未來活得更好——那你更應該重視「科學素養」
十三年的探索與轉型,LIS串聯科學教育的永續生態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