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初看到主題符合我的教學需求就報名了,第一次參加,覺得收穫很多!特別是實驗課程的段落,讓我更清楚可以怎麼帶領學生操作,對接下來備課很有幫助!」現為宜蘭縣同樂國小的李老師在參加 LIS 宜蘭場研習後開心分享道。
4 月 30 日在宜蘭羅東國小舉辦的 LIS 研習,為因應接下來國小四年級的課程進度,特別選定「電路-通路」主題,以期協助更多非本科老師,可以更快地掌握該單元的編排重點,節省備課時間。
化身「學生」做實驗,掌握引起學生動機、歸納通則的教學方式
研習一開始, LIS 講師韻涵播放「新科學探險隊:電路系列」影片,透過劇情安排的問題情境,為老師創造可引起學生動機與思考的契機。接著,讓老師化身「學生」分組進行通路課程實驗,不僅可藉由實作模擬課堂中學生做實驗可能會遇到的挑戰,同時了解如何在實驗階段,引導學生透過實際操作各種不同的電路接法,自行歸納出讓燈泡發亮的通路通則。

▲老師們實際體驗電路實驗,在過程中了解學生操作時可能遇到的盲點。
根據韻涵講師以往的經驗,學生在依據自己的發現歸納通則時,可能會用「燈泡屁股」、「形成圈圈」來說明,雖然語言不夠精準,但這些話語背後,已經隱含了他們對電路連通的理解,這是寶貴的觀察與推理起點,正是切入教學的好時機。
韻涵講師並建議老師們可以適時協助用比較精練的語言幫忙收斂,像是順著孩子的語言進行歸納,如:「你說的屁股是哪一邊?旁邊是哪裡?我們一起把需要接的地方指出來。」再逐步引入像是「正極」、「負極」等專有名詞,最後讓學生透過自己的語言,歸納出電路的通則。而這個安排也正是在為學生提供足夠、適切的鷹架,促使學生能進行下一步的探究。
運用影片將看不見的通路「具象化」,引導學生提出假設、解決問題!
接下來,韻涵講師提醒在完成實驗後,可以繼續播放影片教材,讓學生看見「電流流動」的動畫, 幫助學生建構「電流在通路中流動」的想像。「可以在這裡暫停影片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解決影片中主角遇到的問題,讓他們透過剛剛歸納出的通則,提出假設、進行驗證。」
在韻涵講師的引導下,參與研習的老師們熱烈地討論,在分組上台提出自己的假設後,接著看「新科學探險隊:電路」影片進行驗證,除了掌握 LIS 電路課程的設計脈絡,以及教材影片的節點安排,更知道如何運用影片引導學生操作實驗、討論、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最後透過影片驗證、收束單元的學習重點。

▲ 請老師上台分享,體驗如何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假設,接著透過影片驗證,了解知識概念。
非本科也能上出順暢的自然課——從 LIS 研習獲得信心與靈感
「本身不是自然專業,任教第二年就被指派教四年級自然,很擔心自己沒辦法上好一堂自然課,但經過這次研習,我發現可以運用影片教材的情境式引導,帶領學生在課堂中討論,給了我許多教學信心與靈感!」現為宜蘭公正國小的蔡老師說道。
蔡老師的回饋,也正是 LIS 辦理研習所期望的,透過研習與老師互動與交流,幫助老師建立科學概念的連結方式,透過情境設計、影片引導與實作練習,不僅能掌握如何帶領學生發現問題、歸納通則、提出假設與驗證,更能學會如何將課本與補充教材有效結合,讓教學不再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帶領學生真正參與、理解與思考。
如同研習中宜蘭縣萬富國小張老師提及教自然的初衷,「我不是想教學生解決所有問題,而是讓他們有能力自己找到解決任何問題的方法。」 期許透過自然科學教育,能讓每個孩子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成為未來世界永續解方的創新者。
LIS 研習持續開放報名中!
無論你是初入自然教學領域的老師,或是想讓教學更貼近學生的資深教師,都歡迎免費報名研習,一起上出一堂順暢,更能激發孩子思考的自然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