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為什麼堅持要做科學史教材?藉由故事找回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開始掏心說故事之前,想邀請大家一起參與【第一屆誰是孩子王—之海洋生物比拚】!

猜猜看【如果某一天生物課,老師要教魚類知識,小朋友會最想認識以下哪一種魚】:
»»——選手A:鰻魚(哈😆
»»——選手B:鯰魚(加油🥰
»»——選手C:小丑魚(大心💗
»»——選手D:吳郭魚(哇😮
一起用『表情符號』,為你所支持的魚魚選手投下神聖的一票!
·
·
·
·
·
·
·
·
·
·
·
·
·
·
大家都選完了嗎?
這邊先來分享 LIS 執行長天浩,在數十場演講下來得到的投票結果:
無論老師或是小朋友,無一例外,每一場最多人選擇的就是◠◡ 小丑魚 ◠◡
 
背後的原因,或許我們都能猜得到,
因為有一部迪士尼電影叫做「海底總動員」,主角是一隻叫尼莫的小丑魚🐠
這部電影讓「認識小丑魚」對孩子而言,不是單純在學一個冷冰冰的知識,而是一次機會認識開朗、活潑的尼莫,這個尼莫在孩子心中是有溫度的,#而這個溫度能夠引發孩子更多的好奇心和學習動機
 
但在現實生活中,課本跟參考書裡去脈絡化的知識,把一個又一個科學概念整理起來,而這些冷冰冰的化學反應和物理公式,對學生而言就像剛剛那些沒有被選上的魚…
💭小孩心想:我為什麼要認識它?我為什麼要學這個?如果外加考試成績沒有很理想,那小孩肯定對科學從原本的沒興趣,直接變成了討厭😕
 
這也是我們這幾年,為什麼持續耕耘在科學史這套教材,從「科學史」的角度切入,講科學家的故事、講科學家的失敗和堅持、講科學界的文人相輕…
如果迪士尼能用一段故事,讓小朋友對小丑魚產生學習動機
👉為什麼我們不能【#用100個科學家的故事#讓孩子對國中小所要面對到的科學概念或是科學家產生學習動機】,讓孩子跟科學家有了情感連結,讓小孩願意多為這個科學家努力一點!
 
接下來三年,我們要接下去做 60 個單元的科學史教材,把過去台灣科學教育缺乏的這段科學史,重新做出來。期待邀請大家一起支持大科學計畫第二季,給接下來的孩子一個 #有溫度的科學教育
#LIS大科學募資計畫_第二季 \\ 募資中// 距離募資目標捐款人數1200位,還有很大的距離…
我們需要你的支持和分享,讓我們有穩定的經費持續製作孩子喜歡的科學教材。
📍 每月小額捐款,就能支持全台十萬名孩子都期待的科學教材 ➠➠ https://bit.ly/3EBZ6Vs
 
「門得列夫花了30年,排出一張元素週期表
我們也願意花30年,畫一幅科學教育的新地圖」
── LIS情境科學教材